三江源头 京玉情深——北京市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三年工作纪实
“来玉树为了什么?到玉树干了什么?在玉树怎么干的?”这是每一名北京市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常常思考的问题。
3年援建,他们用真情与汗水在青藏高原书写答案,以首善标准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——北京援建团队深入牧区、医院和学校,累计投入对口支援资金10.6亿元,先后实施各类项目165个,帮助玉树新建农牧民住房、医院、卫生院、学校、幼儿园、养老院等,圆满完成了81个贫困村退出、8.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。2018年底,玉树州“一市五县”中的玉树市和称多县顺利通过省级脱贫验收。
2016年8月2日,第三批北京援青干部人才到玉树州抗震救灾纪念馆参观学习
开“小灶”支“大锅”
从源头带动玉树农牧业发展
北京援青干部冯波,一米八的大个儿,晒得黝黑的脸上挂着两团高原红。要不是说话一口京腔儿,真让人误以为他是当地的康巴汉子。
2016年,冯波被派往玉树州东南部的杂多县担任县委常委、副县长。这里平均海拨4200米,高寒缺氧,山路崎岖。为了尽快熟悉情况,冯波不敢懈怠,强忍着缺氧导致的头疼,脚步踏遍了全县每一处村落。
像冯波一样,北京援青干部都面临着艰苦环境的考验。但这并没有消减他们的意志,反倒督促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战斗在扶贫一线。
2016年10月18日,北京援青干部、玉树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岳国深入杂多县震后灾区慰问群众
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之一,助力玉树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每一位援青干部人才的重要任务。
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职“第一课”,北京援青干部们积极深入乡镇、村社、学校开展调查研究,识民情、接地气,广泛联系接触基层群众,全面了解情况,为助力玉树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经过调研发现,玉树畜牧业和旅游业资源丰富,但是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,产业发展滞后,内生动力不足。
援青干部对症下药,牵线搭桥,首农、首旅两家知名企业与玉树州政府组建了合资公司,为玉树特色产业发展开了“小灶”、支起了统筹资源的“大锅”,提升了20家当地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,打造了环州高原景观旅游、通天河文化旅游两条精品线路;而玉树市巴塘牦牛奶酪加工基地、称多县称文镇饲草料加工厂等90家农牧企业扩大规模,从源头上带动了玉树农牧业规范化、多元化发展;农牧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的设立,扶持重点农牧合作社发展,促进了规模化、品牌化经营和特色产业升级;在北京产业消费扶贫双创中心设立的固定展区,更是扩大了玉树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。
2018年4月17日,第三批北京援青干部人才在三江源头义务植树
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
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伍
2018年9月7日,北京援青医疗团队领队、玉树州人民医院院长刘云军带领援青医生深入牧区为患者看病
西城区广外医院副院长刘云军刚上任玉树州卫计委副主任,州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时,桌上的69份病退和调离报告比高反还让他头疼。仔细一看,打报告的基本上都是科室主任、护士长、医疗骨干。
更多问题随着调研浮出水面:拥有280多人的医院2016年已亏损1323.24万元;最多时一个月转出病人2000人次,甚至出现产妇剖宫产转到同级医院,阑尾炎手术转到下级县医院的“怪象”。
深挖原因,原来是医院还在搞“大锅饭”,医生护士普遍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,积极性不高、医疗水平也难以提高……
“再这样下去,医院迟早要死!”刘云军决定推行改革,在全院实行绩效考核,每月绩效工资总额提升到50万元,同时重点向临床一线,高风险、高强度的科室倾斜。这大大激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。2018年,玉树州医院门急诊就诊人数和手术人次比改革前分别增长了61%和65%;出院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0491人次,增长八成;职工收入增长了9倍;医院年收入超过1.4亿元,玉树州人民医院成为青海省绩效改革的典范。
为惠及更多藏族同胞,三年来,玉树州医院先后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、包虫病诊疗基地、眼科中心等14个新学科、6个新病区,开展了168项新技术、新业务,累计培养各类业务骨干132人,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。
扶贫与扶智相结合
教育援青成玉树脱贫攻坚关键支点
“忙碌也能治缺氧。”第三批北京援青教育领队,玉树州教育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王鸿杰笑着说,他刚到玉树的前三天因为缺氧头疼得几乎没睡过安稳觉,第四天正式报到,一猛子扎到工作里,头疼的毛病也缓解了不少。
环境虽苦,但“苦熬”不如“苦干”。王鸿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创新提出了“教育援青系统化”品牌框架(2016-2019),有序推进“优质教育资源供给、教育人才智力支持、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、异地教育统筹协调、京玉教育文化交融”五大工程,有效统领“教育援青系统化”品牌建设。
2017年11月19日,北京援青教育团队领队、玉树州教育局副局长王鸿杰组织玉树州高中学生开展“感恩祖国·研学北京”主题教育
建设全省最现代中学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,实施4批玉树州学前教育科学保教项目惠及40余所幼儿园,创立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玉树实验学校和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基地……三年来,第三批北京援青教育团队,把教育扶贫当作自己分内事,持续推进“教育援青系统化”,积极展现了“组团式、系统化、专业性、创新型”四大特点,有效实现了五大援建工程30余项“零的突破”,为助推玉树“由全省民族教育大州迈向全省民族教育强州”作出了有效努力和重要贡献,教育援青已然成为玉树脱贫攻坚的关键支点和突出亮点。
扶贫不仅扶智,还要扶志。针对玉树高寒偏远、基础设施薄弱、经济社会发展滞后、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实际困难和问题,北京援青团队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思路,大力推进智力支援,激发内生动力。通过开设“玉树干部人才大讲堂”、实施“千人培训工程”、打造“青海精神高地(玉树)”等措施,不断提升当地公共服务、市政运营、群众增收创业等方面能力;同时,围绕“扶贫先扶志”,北京援青团队积极协助玉树州委全力打造玉树基层干部学院,培养了1000余名村级后备人才,目前已有166名毕业学员进入村两委班子,成为脱贫致富的“领头人”。
“三年玉树行,一生玉树情”,对于北京援青团队的57名战友来说,玉树将是一生的眷恋。“高山下的情歌是这弯弯的河,我的心在那河水里游;蓝天下的相思是这弯弯的路,我的梦都装在行囊中……”遇上玉树,是他们一生难忘的记忆。
来源:北京日报
推荐阅读
•一图读懂,北京市关于加强市直机关党的建设的若干措施
•在党建引领下,东城9小区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
•中央编办负责人就《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》答记者问
•北京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
•新闻联播:北京以服务群众实效检验作风担当